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有機農業與可持續發展

這個星期(編按:2009年12月中旬)是班際小農夫種植比賽的最後階段,經過兩個多月,大部份班別的蘿蔔都已經長得胖胖白白,這全靠同學的悉心栽培。同學在這次比賽中除了學習到有機種植的方法,還可以了解到有機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在10月17日,很多參加比賽的班代表都到了逢吉鄉的明愛城巿農夫有機農場參觀,學習有機種植的方法,更進一步了解到社會企業如何利用有機農業達致可持續發展。什麼叫做「可持續發展」呢?根據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在1987年所發表的《布蘭特報告書》,「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要,而又不損害子孫後代,也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的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注重社會、經濟和環境三方面的平衡,不可為了經濟發展而不保護環境和放棄社會安定,也不能因為環保而完全忽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明愛城巿農夫有機農場跟可持續發展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個農場是香港明愛專門為天水圍失業人士而成立的,目的是扶助他們重投勞動巿場,充實生活。這個農場照顧到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減少了失業人口,符合可持續發展注重社會因素的特點。

在經濟方面,農場提供土地和津貼予失業人士種植有機蔬菜,他們只須繳交廉價田租,扣除成本後的利潤就可以維持生計。這些農夫可以有比較穩定的收入,也可發展有機農業,符合經濟效益。

至於環境方面,一般農場都會使用殺蟲劑,但是在殺蟲劑誕生的短短六十年間,已經嚴重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循環,造成了不可復原的傷害。有機農場則尊重大自然,採用天然方法種植,促進了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諧共存。由此可見,有機農業大大有助環境保護。

沒有到訪過明愛城巿農夫有機農場,我們又怎會想到一個小小的有機農場竟然可以平衡社會、經濟和環境三方面呢?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並不複雜,這個農場的成立和運作理念就是一個好例子。

當天相片可點擊: http://gallery.clsmss.edu.hk/album137

(撰稿:4A 黃慧莹; 演講:7S 黄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