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趙中榮獲「2009-2010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銀獎

  由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辦之「2009-2010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頒獎典禮已於2011年2月19日(星期六),假黃竹坑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順利舉行。本屆參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的中學共有43所,獲得金獎的有25所、銀獎有11所及銅獎7所。趙聿修紀念中學榮獲銀獎。

  趙聿修紀念中學環境教育組於上年度在校內舉辦「可持續發展全接觸」計劃,旨在讓學生全面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計劃內的四個項目涉及有機種植、商業、文化保育及生態保育,學生透過參與多樣化的活動,從不同層面了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整個計劃亦得到通識教育科、輔導組和生物科的參與和支持。該計劃包括以下項目:1.班際小農夫種植比賽(有機種植與可持續發展);2.學校講座「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及企業參觀「如何實踐企業可持續發展」(商業與可持續發展);3.灣仔文化生活遊(文化保育與可持續發展)及4.蝴蝶節(生態保育與可持續發展)。整個計劃經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評審後獲頒銀獎,頒獎典禮當日由環境教育組前任高級學生環境保護大使朱婷婷及張寶兒同學代表趙中領獎。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都市固體廢物 – 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

  所謂「都市固體廢物」,是指在家居、商業和工業範疇內所收集的廢物。香港人口逾七百萬人,每年均產生大量的都市固體廢物。香港單於 2009 年全年已製造了 650 萬公噸廢物,而當中只有 49%循環再造,其餘則運往堆填區處理。

  值的注意的是,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有下跌的趨勢,循環再造則有上升的勢頭。香港2009 年每天的都市固體廢物是13330公噸,而2003年每天的都市固體廢物是17500公噸,2009年的廢物量比2003年下跌了31%。與此同時,已回收的都市固體廢物也有上升的趨勢,香港在2009 年每天已回收的都市固體廢物是8720公噸,2003年每天已回收的都市固體廢物是6300公噸,2009年的已回收廢物數量較2003年上升了38%。這些數字表示通過政府的宣傳及傳媒的報道,香港人對循環再造的意識的確有所提高。

  可是,香港的堆填區依然面臨飽和的挑戰。雖然香港人對循環再造的意識上升,但堆填區的容量卻不足以容納所有的都市固體廢物。稍讓香港人感到安心的是,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刻不容緩的危機,並參考國外的做法及向公眾諮詢,積極考慮如何處理都市固體廢物所帶來的問題。

  筆者認為,不能依賴香港政府單方面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市民本身也可從廢物源頭入手,協助減輕堆填區的負擔,延長堆填區的壽命,長遠解決堆填區臨近飽和的問題。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從「源頭」減廢?筆者認為可以「物盡其用」,即把仍然有用的東西用盡為止,例如在紙的兩面書寫。此外,我們也可以「廢物利用」,例如用香蕉皮擦皮鞋和擦沙發;把舊牙刷用作清理沉積污物。

  作為社會的新一代,倘若我們可以從學生時期就習慣保護環境,那麼我們除了可以在舒適的環境生活外,還可以為下一代提供優良的生活環境。因此,重新看看你身邊的「廢物」,把它們轉換做有用的物品吧!

參考:
政府統計處 香港統計年刊 2010 版

(撰稿:4B 林駿浩)

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認識濕地

  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濕地。「濕地」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會聽過,但為什麼濕地值得我們保育呢?濕地的定義甚廣,泛指水陸交界的地方,不論天然的或人為的。我們常見的泥灘、紅樹林、蘆葦叢和魚塘都是濕地的例子。根據「世界自然保育監察中心」估計,地球表面約有6%為濕地。濕地在地球上雖然只佔有很少的面積,但它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為人類和野生動物提供豐富的天然資源。

  濕地的功用繁多,在此我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四大功能。第一,濕地就像一塊吸滿水的巨型海綿,儲存水份,然後慢慢地釋放至表面徑流以及地下水,有助穩定溪水的排放量,以至在乾旱的季節,濕地中的水生植物也能得到滋潤。

  第二,濕地能保護海岸線和河床,因為沿海岸線濕地生長的紅樹林和珊瑚礁是一道天然屏障,它們可有效保護海岸線免受風浪的吹襲的侵蝕。生長在河岸或池邊的濕地植物也能抓緊泥土及減低水流的流速。

  第三,濕地是一個天然的濾水器,能清除污染物、減少水中的懸浮物。生活在濕地中的昆蟲和微生物,是分解水中有機物的箇中能手,而水生植物及沉積物能分別吸取水中過多的營養物,因此水質得以改善。

  第四,濕地是眾多生物的家園,為牠們提供庇護所。一些候鳥在遷徙的過程中,會利用濕地作為棲息和覓食場所,而部份體型細小的昆蟲,更會運用濕地的植物作為興建家園的材料。

  濕地具有很高的保育價值,然而,各種人類活動正為濕地帶來不同程度的威脅,例如有些外來物種被引入,因為沒有天敵及捕食者克制,就會迅速繁殖,因而危害本地野生物種的生長,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能逆轉的影響。如深圳福田引入了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這種外來紅樹,其種子飄到南生圍一帶繁殖,結果危害了本地紅樹的生長。又例如我們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引致過度開採水源,某些濕地因而乾旱。

  別以為我們個人的力量不能進行濕地保育的工作,實際上,大家可以從基本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亦可參與一些由環保團體所舉辦的戶外保育工作,避免外來品種成功落地生根。最後,希望大家都能為保育濕地出一分力。


(撰稿及演講:4B 葉嘉文)

2011年2月7日星期一

雀鳥節圓滿結束

為了提高同學對香港鳥類的認知及讓同學了解雀鳥與環境的關係,環境教育組於2010年11月至12月舉辦了"雀鳥節"活動。"雀鳥節"活動包括:攤位遊戲、聽聲辨鳥比賽、香港鳥類展覽、室內雀鳥辨認大賽、元朗觀鳥遊,節目豐富。所有活動已於12月圓滿結束。特別鳴謝5C關亮瑜同學協助展板製作及美術設計。

更多相片請點擊:http://gallery.clsmss.edu.hk/album158

趙中觀鳥小組參加第十一屆學界觀鳥比賽獲獎

香港濕地公園與香港觀鳥會、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於2010-2011學年合辦「第十一屆學界觀鳥比賽」。比賽分三階段進行,包括鳥類辨識訓練及比賽;野外調查和設計觀鳥導覽路線;實踐與導覽。環境教育組觀鳥小組成員:4B易曉蕾、4B黃浚康、4B葉嘉文及4B湯震宇代表本校參賽,完成第一階段比賽後到元朗南生圍進行野外調查,並撰寫觀鳥路線設計報告及作口頭匯報,最後在第二階段成為紅樹林生境組別首三隊最佳隊伍之一,獲頒$1000書券加以獎勵。

更多相片請點擊:http://gallery.clsmss.edu.hk/album114

「不收取通函」知多少?



有時候大家會在信箱裡收到廣告宣傳單張,除了是有心人放進去之外,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這張傳單的發出者,選用了由香港郵政提供的「通函郵寄服務」,由郵差投進去的。對發放廣告的人而言,選用「通函郵寄服務」的好處是免卻自己動手派發傳單,省時省力。

可是這些大量印刷的宣傳品,在市民眼中又是否那麼重要呢?筆者親眼目睹不少人看也不看這些宣傳品,就直接丟到垃圾箱,甚至丟在地上。雖然大量派發宣傳品的確可以增加市民接觸該產品的機會,但實際上卻只有少數人會閱讀通函的內容,更遑論會對廣告上的產品提起興趣。

不想再接受這類濫發的垃圾嗎?香港郵政由2010年9月1日起,向市民派發「不收取通函」標貼。如果你想停止收取經香港郵政派遞的通函郵件,只須在信箱上貼上這個「不收取通函」標貼,郵差便不會把通函投入你的信箱裏。


「不收取通函」標貼可於全線郵政局、民政事務處各區諮詢服務中心、公共屋邨辦事處和個別私人屋苑的管理處免費索取。

為了未來的地球,我們應該立刻停止收取任何商業機構所發出的通函,一來可以避免信箱充斥林林總總的廣告單張,也可以減低這些機構胡亂製造和印刷這些信件的頻率,為環保出一分力。

(撰稿:4B林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