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北帝廟 須保留文化特色

  灣仔隆安街的北帝廟,原名玉虛宮,是灣仔街坊於清朝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集資建成的。北帝廟歷史悠久,曾經多次重修,而最近一次則於二零零五年進行。重修是必要的,但必須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

  先從大門入口說起,現今北帝廟不再用紅磚砌成圍牆,還把原本富有中國特色的雕花和紅閘,換成具韓風的宮燈和黑閘,令廟宇以紅色為主的特色頓失。北帝廟前院的兩棵參天古樹被截枝,聽聞是因為有倒樹的危機。現在樹木只剩下三兩支樹枝跟零散的葉子,反而增加了倒樹的風險。其實,繁茂的老樹能印證北帝廟的百年歷史,現在卻只剩下殘枝敗葉,令人唏噓!現在,北帝廟入口一經修改,廟宇的感覺和風貌即時改變,與整體毫不協調,顯得格格不入。

  廟宇的內牆沒有依照原有的建築設計,尋找青磚作材料重修,只是依照原有結構畫上去。雖然修復技術良好,但就失去了廟宇的味道和質感。北帝廟後院的走廊加裝了日式的簷蓬。單看這個後院,或者會錯認是日本的神社。韓風日化的建築設計,令廟宇的中國文化特色盡失。

  重修北帝廟,卻加入了別國的建築元素,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歷史意義及獨有的文化特色,最終只會淪為風景區,未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要。北帝廟被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它的歷史價值不應該被抹殺。北帝廟的主體建築和周邊範圍都應該保留下來,而且也要儘量依足原有的建築風格去進行保育和維修,保存其歷史價值,延續其文化精神,把文化傳承下去。重修北帝廟,不應只著眼於其經濟效益,也要考慮到社會文化的傳承。

  保育活化的確能夠為舊區注入新色彩,但是活化還須得其法,不然只會破壞建築物,失去其應有的價值。要真正推動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存地方特色和保存歷史、文化。
(作者:中四甲班  張寶兒)

~~返回 灣仔舊區的可持續發展~~